宝海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真言宗 宝海
查看: 1763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如意輪法問答錄(1)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5-2-9 16:42:28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本帖最后由 玲貳 于 2015-2-9 16:52 编辑

寶海阿闍梨聖如意輪法問答錄



:若是觀想本尊,則要知道本尊聖如意輪觀自在菩薩主要功德體為何?
:請參閱本尊六臂功德解說可略知,另日常生活中,依本尊性德之自我要求,亦相當重要,由行而証德,由証而契入。此為一般只重儀軌修持者所忽略,故大多未能深入即此因。
問:屬於何部?
:蓮花部
問:體相如何?
:參考本尊照片,及法本本尊之描述。
聖如意輪觀世音菩薩尊形簡介 出自--大正藏
覺鍐鈔 http://cintamani.bukon.idv.tw/explain/explain.htm
:三昧耶形、種字、手印為何?
:三昧耶形,因恐初修觀之人,太過複雜而暫不提。
種字為紅色赫紇,法本有提到請細閱。
手印法本有提到請細閱。
:眷屬為何?
:聖如意輪觀世音菩薩尊形簡介
出自--大正藏 覺鍐鈔
http://cintamani.bukon.idv.tw/explain/explain.htm
答:如意輪本尊諸事
http://cintamani.bukon.idv.tw/explain/explain.htm
:體相是指菩薩六臂的身相嗎?
:
:種子是在淺釋聖如意輪之名義文中的圖案嗎?
:
  其中口訣,若非經有修證之上師口傳,只依文起觀,則容易墮入歧途,尤其是氣脈、明點的修持與深奧的經典理趣,更是如此
:再開始觀想蓮台、種字、咒謾而就此安住。"字代表一切功德出生之處。"如果有人觀不出種字、月輪時指自己如本尊坐在蓮台上嗎?
:不是

:咒謾、月輪是指什麼?種字、咒謾、月輪其位置安住在何處?極略軌可略過嗎?
:種字、咒謾、月輪,是觀在心輪,心輪兩乳之中間,對於体內位置。初學至少觀種字。
:若剛開始,觀想不出本尊時怎麼辦?
:先將佛像放在前面,在適當的距離,看著本尊,然後觀想。
:必須睜開眼睛觀嗎?可以閉著眼觀嗎?
: 宜開眼睛觀,或半開眼睛觀,偶爾可閉著眼觀之。
:腿是打坐的姿勢或是其它的姿勢?
:均可,但以打坐為佳
:此時可觀種字、咒鬘,若是覺得困難,必需由內心把一些執著再放下,禪定才 能再深入,種字才能很自然地安住。自己還沒有止的功夫,可以就開始修觀嗎?
:
凡事均要有個開始,以後將漸至成熟。
:普禮真言約多少時間?
:無時間限制,快者一、二分鐘,慢者難說,依個人而定,以有覺受為主。
 行者跪拜禮佛須五體投地,其意指五漏之身,歸命於阿字本不生之地
:極略軌中並沒有要行者跪拜禮佛啊?要拜幾拜呢?
:一般於佛前唱誦普禮真言三次三拜,無者或不方便者,只金剛合掌誦之即可。
:歸命於阿字本不生之地是什麼意思呢?
:皈命自性之義
:"體證到自心本俱有的光明,此時結手印進入觀想"若無法體證到自心本俱有的光明,可繼續往下做結手印進入觀想嗎?
:儘量行之, 若還無法體證到,則否繼續下一步驟。以後修法久後,自能深入。
:本覺心蓮是什麼?長得什麼樣子?
:汝之清淨心如蓮而不染垢
:淨三業約多少時間?
:如前普禮真言一樣
:是否和普禮真言一樣要先拜佛?拜幾拜呢?
:
不用
:應結淨三業印才是?
:是
:為何說結未敷蓮花印呢?不散安額誦言是什麼意思?
:
在法本mp3己詳述
:光氣是什麼?
:
氣是生理反應,氣之極化為光,而光氣之產生,除身心之調整外,亦是行者住入理趣性海之初步現象。
:八葉白蓮長得是什麼樣子?
:八葉白蓮乃自心清淨所表徵,修觀時於心輪位置,想由自心清淨心所緣生之光氣而組成,一如蓮花狀光体,但八葉非真只有八葉乃表吾人八識也。
:心輪在那裡?喉輪在那裡?
:心輪前己講過,喉輪約略在舌根喉結後。
:披甲護身入觀時間多久?密觀時間多久?
:如前淨三業回覆
:若觀不出中脈,就無法密觀了嗎?
:觀不出就意想一會兒
:氣脈指中脈嗎?明點在那裡?極略軌可略過嗎?
:
包含中脈,亦有其他部份。初學不提太多,只依法本及語音檔教授修即可。若老參可來涵
service@mail.bukon.idv.tw私下請教
:大日輪長得是什麼樣子?
:日輪表智,大表其熾盛狀。有如十萬顆太陽光芒,光芒表智現也。 智以離執契性也,雖無法觀出,先意想後功夫成熟必現之。以內心無執契入為智現為日輪現也。
:五悔時要起身拜佛嗎?拜幾拜呢?
:
可不用拜,要起身拜亦無妨。
:發菩提心真言、三昧耶戒真言和召請印只需念一遍嗎?
:Mp3己有提到,不限次數,以覺受圓滿為足。
:本尊加持的時間約多久?印頂是指印頭頂嗎?觀想於頂上捧珠是指觀想雙手捧珠於頭頂正上或額頭前?本尊正念誦的入觀時間約多久?"念珠入掌中合掌捧頂上"是指頭頂正上或是額頭的前面?
:
此問題Mp3己有提到,似乎汝未詳聽或下載資料不全,手印置於胸前想置於頂上
:普傳極略軌要隨緣灌頂嗎?
:普傳即同灌頂
:不必供養護法嗎?
:可
:初修時是否是一邊看極略軌的簡略說明再依著做?
:可
:請教上師,何以有人專修?有人專修兼修兩具?
:密法修持,一般皆是一法深入,得其密法心要後,再以此基礎廣學諸法,但上師法是每日必修,乃至修每一法開始之前,加修之,或持上師咒多遍,
以延續法源之加持。至於,有人則數法齊進,則為專修兼修兩具,此乃其個人之抉擇,那只好尊重了
:可否請寶海上師開示結印持咒之重點?
:結印之重點在於手要放鬆,結印之理趣要了然於心,另外一個重點是結印勿置於太近於胸前,以免造成胸悶等不適的現象。
持咒之重點在於要出聲,先持咒暖身後,再依住心微動念起觀配合持咒開展本尊的性德。持誦時要注意身心一定要放輕鬆,而且念誦時要隨著心氣自然變化韻律,勿執固定的調子。
:寶海上師:請問誦持咒語時可否默唸?師父的mp3都是很有穿透力的聲音,這樣唸誦當然最好,但有時夜深人靜怕自己的聲音打擾別人休息,所以不敢全力髮聲,請問是否可以小聲(口唸耳聞,自己聽到)或者默唸?
:可以小聲微音念誦或默念,因為修行是以心為主,不過若環境允許吾建議初學者採大聲念誦為宜。
:請問 上師在觀想的對境的過程中,所見的自心相可以視為本尊及其淨土相嗎?謝謝!
:妄心及真心非一亦非非一,於中能了知,体性廓然,但恐執妄為真。執心認二,則一切皆非。《所見的自心相,可以視為本尊及其淨土相。》此亦同上理。
:因為弟子在練習觀想時住心觀想時發現自心當所見之境,即是自心所開展之相,此相會隨著自心深入而變化;亦即每深入時所見之對境不同,所以自己以為每次所見的心即是本尊心。不知如此之理如法否?
:若云本尊心為真性,即知一切相為境塵,但境塵不離自心。
:頂禮寶海上師,請問:回向後是否需要想一下,回向者、回向的物件、回向的功德,三輪體空,本無自性呢?謝謝。
:○次 迴向 金合
所修功德
    迴向三寶願海  迴向三界天人
    迴向國內神等  迴向行疫神等
    迴向弘法大師  迴向貴賤靈等
    迴向聖朝安穩  迴向護持 消除不祥
    增長福壽 恆受快樂 無邊所願 決定圓滿
    迴向寺中安穩 迴向天下法界
    迴向無上大菩提
○次至心回向 金合
    懺悔隨喜勸請福 願我不失菩提心
    諸佛菩薩妙眾中 常為善友不厭捨
    離於八難生無難 宿命住智莊嚴身
    遠離愚迷具悲智 悉能滿足波羅蜜
    富樂豐饒生勝族 眷屬廣多恒熾盛
    四無礙辯十自在 六通諸禪悉圓滿
    如金剛幢及普賢 願讚迴向亦如是
迴向是三密作用,非顯教口頭迴向,此中亦最後收攝於三輪體空,其實修法中三密作用己作加持了、口頭之迴向只是重申意旨,有無皆可。若無三密作用之迴向,只屬空口無用。幻化佛事終歸空寂,故雖有前之三密作用迴向,畢竟体性空寂,了不可得,歸於三輪體空。
:準提法中有ran字觀,又云為淨法界三昧,不知上師可否方便開示一.二?
:既然有問,吾抽個空將此問題作一個詳解,以利時下諸多修準提法者。順便也請諸位與自己所修做個比對,依經典自我閱\讀修持的,與師傳實修有何差別? ran字乃火大,色赤火光熾盛,表一切智用,用以燒燼全身,而此時吾之肉身即表有漏所執之總体,燒燼成空光表吾人所執去盡,得証智慧空光身。就此一法而得成就法界身亦是不難。吾心即是法界,此身執及蘊執燒燼,即是於心了不可得,而能如實知自心,此即是成就淨法界三昧。以上為ran字觀理趣部份。
而其實修次第,先結定印,身心寂然安住後,再觀於頭頂十字縫處有一ran字赤色火光熾盛,為三角錐形,此火大之形狀也。此ran字由行者智力觀照,火光大盛遂於ran字外圍成一寶珠形,如十萬日光赤色火燄聚之,此ran字所成之寶珠,一半在頂內一半露出頂上,行者如此安住良久,有一段定力,寶珠遂流出火燄如炙熱之?汁或火山岩漿,沿中脈滴下將頂輪之中心熔化,並將頂輪整個熔化,並透由頂輪所接之各大小支分氣脈,向外沿燒,最後透由毛孔燒出。此時一邊修觀一邊持誦長音之om.ran,令音振盪頂輪,助其頂輪熔化,乃至火光透由毛孔燒出。然後行者攝持前頂輪極熱熔化之智力火光,順中脈向下沿燒而至下一輪脈,其修法亦如頂輪一般修之,每經一輪火光智能即倍增,如此直至海底輪,終將全身燒燼。身心不可得,不住而住於空光中,即成淨法界三昧。以上提供給自行修法者,作參考。欲令其知法非白紙黑字,人人皆可習得其精髓。


準提佛母三眛耶形釋義
準提佛母三眛耶形為賢瓶,瓶口盛白青蓮花,瓶口以赤色綵帶莊嚴之。此賢瓶乃佛母左第八隻手持物也。瓶者地天之三昧耶形,即阿字義也。 阿字吾人菩提心地,自心佛性也,能生一切智智也。瓶中盛滿甘露智水,此 ban字義也。阿及ban表胎金兩界不二之智,此為一切佛種智,一切諸佛莫不由此出生,故此佛母云為七俱胝佛母也。又依阿及ban胎金兩界不二之智,能令一切生出菩提妙華,獲得凊淨智也,故又稱為清淨金剛,最勝金剛也。瓶口以赤色綵帶莊嚴之,赤色表大悲愛染之極致,綵帶表垂覆加護之義,故云此尊為一切眾生之依怙,能施一切如母呵護般。
此尊身色為黃白色義黃色表阿字,胎藏界也,理也。白色表ban字,金剛界也,智也。此尊身即兩部理智不二之智身,故能統攝二十五部,而獨部一切也。有空再提,準提法所重鏡壇之義:鏡圓約為自性心圓滿相。自心圓滿潔淨無雜,為凊淨義,此乃準提菩薩密號凊淨金剛,思之即可會通,何以準提法所重鏡壇矣。又自性圓滿?通,十方淨土一切佛剎,乃至森羅萬象皆不出此圓淨之心。故修準提法契入者,於鏡壇中能顯一切相也。鏡壇即汝圓淨自心,即清淨金剛準提牟尼肝心也。此供參考!


上師開示:
◎有關普傳法本中,何謂待有覺受時,方印之,之解說
  唱誦咒語或梵唄的重點是心境要沉穩,要有悠閒的感覺,而不在於氣的長短,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有沒有把心寂靜下來。修行人最重要的是平常腿一盤心一放鬆,心就能夠靜下來,如是唱梵唄或念誦咒語時,心境才能感覺悠遊、自在、愉快。
在極略軌講解中常講:當你內心有所覺受時,然後結手印,印在你要印的地方,印時要觀想讓你的自性光氣由此處開展出來。」對於這一點於此做一詳細解說。譬如:結淨三業或披甲護身手印時,結手印放在胸前,開始念誦咒語,這中間咒語不斷。在念誦之前,對於淨三業的道理、什麼叫做三業清淨、什麼叫身、口、意、淨三業的境畀,淨三業所包含的道理,是什麼等都要把它搞清楚。但是不是像讀書般把它讀一讀記下來,然後在修法之時,把這些道理想一遍而已,這樣子不叫做修「淨三業」,這是不對的修法,若你這樣修的話,是得不到快樂的。
淨三業的理趣,就是三業清淨,這三業清淨,在修法上是很重要的,關係到未來的修持。各位你此三業清淨的道理懂了,可是不見得對這道理,馬上有所領受、受用,還必須經過生活上,及法上很長時間的磨練,於是乎在生活上,隨著個人因緣之不同,就有不同的體受。當你陷入在非常煩惱之時,然後再從煩惱之中走出來後,那時你就會喜歡,沒有煩惱時的清淨。唯有當你從煩惱中,走出來時,你才會了解到什麼叫身、口、意三業清淨。
這些都是要各位,用你寶貴的生命,用你全部的生活,一點一滴去體受的。所以有人問一個法到底要修多久?光是淨三業來講,難道學佛不就是要淨三業嗎?若能三業清淨,則你的法就已修成,沒事了。由此可見每一步驟,都要用你的生命一步一腳印地走過,才能了解裏面真正的內涵,及甚深的用意。所以,每一個步驟都是修不完的,隨著你的程度越來越深,體受就會越來越深, 師父教的淨三業、咒語、手印都相同,但是各位的人生歷練不同、體受不同,前半年、後半年心境也不同,過年前、過年後心境又不一樣,心境不斷地在成長。
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一顆覺照的心,所以各位會自然地在生活與修法過程中,於佛法上會不斷地有所修証體受。所以三年前修淨三業,三年後也修淨三業,乃至最後也修淨三業,你的意境心情都不一樣。所以 師父一再跟各位講,所謂「覺受」不是要去製造一個感覺的假相,「覺受」是各位內心的體受。這些體受的生起,除了日常生活之中的磨練之外,當然依照密教的方法觀想、修持,固定的修持,會讓你身體氣機產生變化。由於時間的不同,所謂的「覺受」是行者,當下對於整體的感覺,及接受的道理,透由生活、身心而有的體受。
所以,透過密教固定的修持方式,能使行者一坐下來就能契入,可以幫助各位把氣脈打通。須知身心調合會影響到心理,所以師兄們幫各位整椎之後,坐下來氣就暢通。有時會從下丹田升起一股涼氣,根本不用觀,坐下來氣就上來。所以身體對於心理上的影響很大。所謂的成就,就是身體與心理一起的成長,兩者互相影響而得解脫,所以固定的修持相當重要。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有體受,再藉助於密教的修行方式,能讓自己的心在修行之中,對於所領受的道理更加深入,所以固定的修行會助長,生活上的攝受及體悟深入。相對地生活上的體驗,也會助長靜態修行的進展。
所以我們講:修行是全部的、整體的,不是只有坐在蒲團(坐墊)上才叫修行,甚至連下坐以後所有身心的體受,也都是下次上座依法修行的基礎。只有這樣才能感覺到佛法修行,跟生活是一體的。所以所謂「覺受」,方便講是感覺,所謂「覺受」不是各位所講的,依照道理,然後去假想模擬一個心理狀態,再把自己套入此狀態中。這樣是不對的,這是自欺欺人,是自我欺騙的行為。
修行是心靈上的享受,是內心很高興的事,好像跟自己的內心在幽會一樣。咒語是此時此刻心情的表達,修行應該是這樣的,是一種心靈的追尋。如果用前面所講自我欺騙的方式去修的話,修到最後會覺得索然無味,剛開始運用情緒化,可能會帶動一些體受;但修久了以後,就會發覺情緒化的修觀,是無法代替心靈享受的,因為情緒化的東西是假的。那不是我們內心深處真正想要追求的,這種修持到最後,你終會放棄。
這樣修不要說成佛,就是對現在的你,又有何幫助呢?正確的修行,應該是每修一座,就有修一座的快樂,就像與自已心靈約會過一次一樣,而你的心,在你的念誦時就已表達出來了。像 師父帶領大家唱讚偈時,你不覺得它也跟你的內心,很相契合嗎?很舒服。這不是你當初來學佛時想要的,那一種心靈上的快樂嗎?也是佛法所講的法喜充滿。這樣子就好了,至於成就不成就,成不成佛,那是以後的事,不用管它。現在想那些,對現在的你來講是摸不著邊的事。
當下的你是否領受到佛法的快樂?是否由內心深處流出快樂的心境?那是一種沒有負擔,零壓力的現象。這些才是最實際,你最想要的,成就、成佛那是無聊的人在講的。只要你每一刻都高高興興,都在法喜之中,一步一腳印地走下走,從現在乃至未來際,所累積起來的法喜,都會讓你感覺到生活就是修行。所以禪宗講平常心就是道,人成即佛成;淨土宗講當下即是淨土。其實這些話,你不必想得很深,也不必從文字相上去解釋。就像 師父所講的,此刻修法的你,若不能獲得法喜,修法有何用?因此,每次在修法的當下,無形中、這些潛在意識就籠罩著你的心,潛在意識想修得更好一點,想要有所感應,乃至問自已這樣修對不對?為什麼會有這些念頭?因為你想要修更好一點。這些莫名其妙無形的壓力、思緒在你坐下來修行之時,你不用去想它,就直接籠罩著我們的思緒。

  今天跟大家講這些,把你的盲點講出來,讓你了解你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追求心理,致使你每次坐下來修法時,身心無法安靜下來。這就是這些思想在作怪。所以修行的第一步,就是要先認清自已,了解身心不安的原因。從此以後身心安頓好了修法就能用無所求、歡喜的心來修行,就能夠感受到心靈上的法喜,唱誦時就能舒展自心,將法喜流現出來。如此修法,就不必計較有沒有觀出來?是否有氣、覺受、中脈等等?這就是擒賊先擒王,也就是說你已經抓住了心要了,如是再依照修行口訣要領修之,其他身心等諸反應,自然就會不求而自得了。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,所以寧可氣不動、沒反應,也不能讓此時此刻的修行,沒有法喜。這是相當重要的一點,各位切記。
所以,今天最重要的是把各位無始以來修行的盲點,內心盲目的衝動把它解析清楚,清楚之後就可放下。我們人有時在生活中,其實沒有什麼事情,但是會莫名其妙地急躁。其實你的內心,是有一點在擔心什麼?只不過你現在的心很散漫、很粗無法體察到而已。相同的我們在修行坐下來,當下籠罩在自已心頭上的,那股莫名其妙追求的急躁心理,只要自己能察覺到,它就會釋然而消弭無蹤。所以各位請記住一句話:每一座的修行,是希望給自己法喜而已。
今天解釋所謂「覺受」及當你有覺受之時再修觀,這相當重要的,所以,各位要在修法之前,先靜坐一下,不用任何的方法,依照從前 師父所教的靜坐方式,讓身心寧靜下來,才有辨法以一種寬鬆的心,去享受你的心靈。如淨三業,即六祖壇經所講本來無善無惡,法性原本清淨。
就像金子一樣,金子提煉出來放在櫥窗之中,看到時你就會說是百分之百的純金,但是它未提煉出來之時,在礦土裏,難到它就不是金子嗎?難道金子跑到泥土裏面去了嗎?沒有吧!所以佛云:我們的自性原本清淨,沒有受任何染著。把它丟到臭水溝,金子還是金子,清淨就是清淨。此是很重要的思想。修淨三業要認取這一點,此刻的你,不管你曾經做過什麼,乃至未來際,你會造何業或現在的你怎樣,都沒有關係。
當下聽得進去 師父所講的這句話,佛性有如金子,原本清淨,不增不減,不淨不垢,常恆不變,所以此心就像金子。不管用爛泥巴、雜草、石頭來比喻,我們從以前到現在所造下的種種業力,或起心動念中的善惡念等,種種複雜的東西。解脫跟善與不善無關,直接認取每人原本清淨的佛性即是。就像一個人每天都過得很累,剛好放假幾天,一個人跑到山上脫離,這些累人的生活環境,暫時把自已那些要面對,疲於應付的事,暫時切斷關係,跑到到沒人干擾的山上,做一些自已想做的事一樣。
  你會感覺到好舒服,這表示每個人對於內心原本清淨的感覺,是永遠不會忘記的,即使環境再怎麼壓迫它,有一天它還是會抬頭的。所以,為什麼這麼多人一放假就往山上跑,這就表示每個人都需要此心靈上的糧食。若你聽得懂 師父剛才所講佛性原本清淨之理,此時此刻放下一切善與不善,放下無始以來的無明,當下即能直取真性,把自己的真心顯露出來,放下周遭圍繞的意識塵埃。
  現在讓我們來唱一首讚偈,以其經文意思引動剛才 師父所講的那段「自性原本清淨」邊唱邊進契入讚偈的意境,放下心來回到原本的清淨。
         梵了五心偈:
梵唱淨業心離垢,了卻塵剎百千心,
五蘊幻化本不實,心空獄空無明盡,
懇祈冥顯施恩資,興慈運悲遍塵剎。

  當各位隨 師父唱誦梵了五心偈之後,內心有生出覺受,但卻說不出來,對否?若講得出來的東西是假的。所以,佛教在印證時,講求的是離開一切言語,離開一切心的作用,不用任何方法的悟境。就像剛才唱讚偈一樣,直心體受,各人內心冷暖自知。
所以前面極略軌的教授云:在你的內心有所覺受之時,再開始印某一部位,然後把你的心透過意境轉化成為光氣,從那個地方引動出來。若剛才各位唱梵了五心偈時能契入,即能了解 師父以上所言。要勉強講也講不出來,幻化再幻化,了不可得,無從說起,嘴巴要講,但千言萬語無以表達。所以法本解說時,說就像一個人想「媽媽」的感覺一樣。「媽媽」這兩個字,大家都知道代表的是一個怎樣的感覺,可是當你想時,卻是有不同感覺,此乃因為每人的感受、領受「媽媽」的感覺不一樣的緣故。
  各位唱梵了五心偈時,依讚文的內容至心而誦很容易深入,唱調若選擇適當,當時更易表達心境,再加上讚文的描述,則更能深入箇中三昧,此是唱誦讚偈的好處。 相同地修行時,很多人不肯研讀理趣,都以法本為主,講究那裏要結手印,咒語要念幾遍。其實錯了,沒有意境,沒有覺受,光是結手印、觀想、持咒而修,那是在演布袋戲一樣,自我安慰一番而已,所以請各位平常要,將你現在所修法本的理趣,好好研究探討,要將整個法本,從頭到尾研究至爛熟,不要一邊修又一邊想。如此加上生活上,能依照法本思想,來修養個人的心性,則如此每次上座修法,就會別有一番滋味。一開始上座修法,唱讚偈的那個無法言語的感覺,很自然地就會跑出來。
  所以 師父法本講解,如何觀淨三業時說:由海底輪下部,有一股無始以來清淨的智慧光氣湧上來,各位就觀想一股清涼的氣升上來,這是練氣功,是自我欺騙。既然要了解,無始以來清淨的智慧氣,那各位是不是要回想 師父剛才所講「佛性本來淨之道理」,放下,放下,再放下,清淨就好,於是氣自然就會升上來,那就是清涼之氣,甚至你會感覺到清涼,此是不用去想的,要想一個清涼的氣,上來幹什麼?製造一些假相做什麼?
  如果自己了解清淨的佛理,當下身心放下,契入原本的清淨,自然能帶動氣機,把氣引上來,氣一上來,自然會感覺到清涼,如是就能感覺到心氣合一之意。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。其實任何觀想,都是由你的內心生起覺受後,再來藉助觀想,把你的心再度開展出來。此關鍵相當重要,每個法本的修持都要這樣做,這樣修。
  外面普傳弟子請師父開示:修一座法大概要多少時間?因時間上的限制關係, 師父開示:修行的目的是在於心靈享受。前面 師父開示的很清楚,要先升起覺受,要身心放鬆、放空,等到內心有覺受時,就繼續修下去。每人的程度不同,有些人一坐來,就能契入;有的人可能一時無法做到,需要更多的時間。至於時間需要多久?有人可能需要幾分鐘就好了?有人可能修一天,有人可能需要修一輩子。
  淨三業把五個地方印完了,等於說把佛性完全開展出來了,此時對自己的自性清淨的體受會更深,此時對清淨的覺受越深,就越放得下,看得開。若是你印完了就馬上結束,那就錯了。印完之後,還要讓內心繼續深入,讓覺受圓滿,這才是我們要的結果。一般人印完了就跳過去修下去,只為了趕時間修完一百零八座,那就沒意義了。所以,後面的覺受圓滿是很重要的。也就是覺受圓滿之後,讓境界繼續深入,咒語繼續唱誦,讓你身心在裏面悠遊一番。往往在後面這一階段,會讓你有突破的,你的心境體會提昇很多,往往真正的功效,在後面這一段,很多人都忽略了。
  今天師父特別開示:若時間不允許的人可以分段修,譬如今天修淨三業,明天修披甲護身,一段一段地修,等到有時間再來修整座的法。修整座法有如享受滿漢全席般,修淨三業可能是享受菜單裏的一道菜而已。整套法本是很完整的,一個眾生從凡夫開始,淨化到成佛,然後再開展出自己內證的完整體系皆包含在內。修一套法本,即是你從凡夫走到解脫,然後再發起大悲心來渡化眾生;整個過程這樣修一趟,對心靈而言,是一種享受,有如是享受整套的大餐。所以,對於時間不夠的人,就分段來練習也是可以的。初學者,分段練習之後,有一點很重要:就是每天必須持本尊咒;不管你如何分段修,最後一定要持誦本尊咒,十分鐘或百遍亦可,不一定要千遍。若為了要念滿千遍,念到最後反成雞飛狗跳那就沒意義了。
試問修行最重要的是在那裡?
所以修法不要求那麼多,就這樣以無求之心修之,反而更能進步。因此,較忙碌較無法抽出空閒修法的人,就每天在允許修法之時坐下來,結本尊手印,依照修法要領,參考法本
師父講解的本尊加持說明,是如何持咒?是如何印法?理趣為何?就像唱誦讚偈的原理般,讓它引導你契入意境。當你把本尊加持做完之後,用禪定的方式拿念珠或不拿皆可,或一直結手印亦可,開始念誦本尊咒,讓自己悠遊本尊性海一番。
以上為 寶海上師 課堂開示,弟子恭錄整理,希能如法。
◎觀想實義
〔一〕月輪觀之重點,在於体性圓融之体受,月輪乃圓滿之佛性也。若修此觀離此,則錯矣。
〔二〕阿字觀,乃重點,在阿字為《本不生義》之契入,此如參話頭般,心行滅處言語道斷。
〔三〕字輪觀之真實義,非在字相、而在字義勝諦之契入。
〔四〕以上三種皆非在相上下功夫,至於其中修氣之部份,仍需以契入勝義,為基礎而起修。


◎持咒,發音問題
  自然音由下丹田而發,是修行好現象,此一般聲音家皆如此發音,但吾有教汝等,唱誦非喉聲,非下丹田音,乃微微之脈中音,與身心共振,而產生巨大渾厚天然之音。希望汝依現在受用之法用功下去,日久自然會体受師父所提脈音一事。
其實〔口中念心散亂,喉嚨喊破也枉然。〕此句對持咒,及念佛者皆適用。咒語散持並沒有作用,等同於散持名號沒有效果一樣。靈不靈、有沒有效果,皆在行者本身,心相應否?
散持,乃一種動中修持功夫,希藉此,而能收攝身心。
若說持咒口誦,心不持之,亦可得諸佛不可思議功德。若其是以,諸佛不可思議誓願力,及龍天護法之護持,為依據之理,此可信也。但也需於散持中,有些許與心相呼應方可。散持念佛之功效,亦同此理也。
  總結,有無功效,端在自心。佛名聖號與佛之心咒何有異?功德皆等同,不應於此起差別,只是入手方法,及巧妙各不同罷了!
◎咒與心之關係
  咒語是本尊功德智慧的濃縮,真言宗講一字含千理,每一咒字,皆如一個作文題目,可無盡開展。而持咒當須對咒意完全掌握,方能產生持咒之功能及功德。而對咒內涵性德之掌握,非一邊持咒一邊思惟其義。乃是依受法時上師講解之理趣及修觀方法,實修之。上師之引導開示及實修方法,乃是本尊性海契入之鑰,而咒意即本尊性海。人人本具自性本尊性德,依法修持,一經開啟即能,目睹親遊自性本尊無盡莊嚴園,隨興所至,一片景色自天然。故心乃咒力之根源,而此修法之意密即咒義咒密也。捨心求咒音,亙古與本尊不相見,思之!
【一】 以讚嘆、歡喜心、自性供養之心,吟詠本尊咒
  咒音是心靈之音,是自受法樂的歡喜聲,是自心絕妙境,在唱誦中,韻律之變化,來自於對本尊性德之感召,隨法音之宣流,乃自性微妙心分對本尊之供養。吾心靈深密奧室,乃本尊與吾之法樂堂,此間歡喜愉悅聲,三世常恆不斷
【二】 修法乃心靈之旅,是對自己的一種仁慈修法與本尊約會的時間到了,在無邊塵垢中,找一塊淨土,找一個無人的地方,讓心情儘情宣洩,或唱或跳,或高歌或低吟,或無量歡欣----,這個地方就是汝心。現在人在一整天的忙碌後,心靈之旅----修法,是給自己最佳犒賞,是對自己的慈悲。學佛之初,是為了喜歡那一份無憂,那一份清淨、那一份灑脫,千萬不要忘了這一點,若修法變成追求,成就變成壓力,感應變成期待,那一切皆變成不輕鬆,不快樂不自在,有違學佛初衷!雖無感應,也不知何時成就,但每次修法就像心靈之旅,與本尊的約會。修法中,那一份無憂,那一份清淨、那一份灑脫,我喜歡。如此就可以了,不要修得愁眉苦臉,變成下班後的加班。以歡喜無求之心來修法罷!


◎持咒心要
〔一〕對所持本尊性德之了解及契入
〔二〕能於無執、無求中,生起歡喜心,生起自性本尊性德,充滿法喜而自在持誦
〔三〕能入甚深禪定中,心氣依住,三密合一,音即義,氣即意,咒音、心氣、本尊密意,三者合一,身心廓然,法界翕合,成法界真言。

簡單回覆希能有所幫助,寶海合十!

◎持咒與念佛
若就其相應之原理,實無二也。皆要與自心相應
持咒,重在身心一起之調整,念佛者,重在願力。但若深入探討,念佛亦有身心方面,
修法之探討。如十六觀經,即是。只是一般人看不懂,近代己少有人,能指導了。近代持咒者,迷於疾速成就,及功德感應。不肯跟著地,一步一腳印,己非持咒之密行者了。又持名念佛者,每貪於帶業往生,至於淨土之奧旨,無人問津!此眾生貪念之最,己失淨土之旨。散心雜話,不受持彌陀精神之人,真的,能於臨終之時,提起正念,憶念彌陀嗎?此一疑也!豈不聞,彌陀經云:不可以,"少善根福德因緣往生"嗎?何謂"善根福德因緣"?深思之!又諸佛悲願,方便設立淨土,那何謂"淨土"?其真實義為何?又淨土法門,只有持名念佛嗎?其它的呢?豈不聞〔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〕只求往生,豈不辜負了佛意嗎?又何為念佛者?要如何,才能相應,念念彌陀呢?彌陀之精神,及其內涵為何?
  至於持咒者,何以三密加持,能疾速成佛?何謂本尊?本尊性海妙義為何?為何如此修能解脫呢?三業如何轉呢?何謂成就呢?生出很多手嗎?還是變得不是人了才算?何謂三密?作用何在?理趣何在?------等太多了,不勝繁舉。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宝海论坛 繁体中文

JS of wanmeiff.com and vcpic.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, respect of, thank you!JS of wanmeiff.com and vcpic.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, respect of, thank you!

GMT+8, 2024-12-22 11:55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