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海论坛
标题:
2012.10.18高雄共修(1-4)
[打印本页]
作者:
C0344yee
时间:
2017-5-2 17:29
标题:
2012.10.18高雄共修(1-4)
我们昨天讲到:『不思善不思恶当下即是』,这是六祖惠能大师提出来的见地,那神秀大师也讲: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…
自古以来很多人在论,甚么是顿悟?渐悟?其实顿中有渐,渐中有顿,整个心是延续下来的,此时的顿,可能是以前无数的渐悟而来。当然今日不是要讨论这个,而是要来了解惠能跟神秀两位大师的主张,对我们修行人有什么样的帮助?
如果以六祖惠能的主张来讲,(不思善不思…),(…本来无一物,何处…),这叫本据之理,就是一个根本依据的道理,那神秀的『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』是一个日常用功的方法,其实两者缺一不可。
很多人学佛 听闻佛法后,知道了一些般若空性的话语,然后就喜欢唱高调打高空,例如万法皆空、一切清净本来佛,所以怎样怎样…很多的论调,可是常常说黄花着黄花,口中讲了很多般若的思想语言,话倒没讲错,只是讲的人了解了?明白了?有如法修行出来?恐是大有问题啊!
因此反倒不如时时勤拂拭,时常观照自己,去除自己的无明,使内心越来越清净,执着越来越少,从自心执着的参透过程中,自然就能体证般若、就会产生智慧。
为何要提这个观念?因为昨日虽讲过:尽管打坐,在打坐之中所有的念头任其随之而散…可是毕竟现实的生活环境中有太多的逆境现前,乃至于往昔以来内心也累积隐藏了很多的阴影,这些难免会在因缘成熟时,偶而就从内心闪烁出来,严重者就会影响吾等之人格行为。
所以说修行第一件事就是要参透自己,当你在参自己的内心时,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心是无定性的,此处所指的心,并不是真如本性的心,而是由一些思想所形成的假心,假名为心,用执着的心,你会发现这颗执着的心,是没有定性的,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,不同的角度,不同的地点,你的标准是不一的,它是随个人的习气因时因地在变化的。
而当你在参透自己的内心时,也就会了解到人的心情是无定性的,例如︰听到喜欢值得高兴的事儿,郁闷的心情顿时变成充满了希望,整个生命都亮起来了,反之听到非常担心的事情终于来临须面对,瞬时间又从一个光明的心境,掉进了阴暗的层次面。云何此心这般的无定性?若能常去观照思维、如实去参自己的习气,那就是时时勤拂拭。
镜面的灰尘,若不把它擦去,则无法清澈全然的映现万物,所映照出来的万物也会是扭曲的,这种扭曲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可说比比皆是…其随着个人内心阴暗面思想习气的不同,以致对任何事情的看法无法很清晰客观,总是主观的以个人角度去想去看,常常就会扭曲了事实。
所以要参透自己的习气,参透自己的心,心空一切空,心空即心不执着,方能直心映澈万物、能窥其全貌,而非带着个人的习气偏好去思考去取舍万物。
凡事去论对与错,即落入对待分别之心,就不是直心,为何非得要论出一个对、一个错来形成对立?其实对不必然是对,错不必然是错,凡事只讲︰如何圆满?有时去论对跟错,并无实质意义。当某件事情发生后,事实已经造成,此时若各执一词去论对与错,那必然是个人的偏执之见,当下该思考的应是:如何才能圆满解决?(案例:飞机上的小孩随意奔跑…)
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消灾解厄,趋吉避凶,迎喜纳福…而前面也讲过,心空一切空,罪由心起将心忏,心亡罪灭两俱空,若能把心忏掉,那就无所谓的业报。
一般来讲『因果→缘起→业报』当中,有因必有果,这是破不了的因果不灭,而此因何时会呈现此果?等待缘起就会慢慢形成果!通常种下的因不代表马上果会呈现出来,要等待缘起,时节因缘到了成熟了,该发生即发生,所发生的事情对当事人而言,就形成了好跟坏的不同结果和感受(受报)。
事实上好未必是好,坏也未必是坏,就像有人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,也有人因幼年命苦,而策励他日后努力造就了一番丰功伟业,正是吉中藏凶,凶中藏吉,祸福相依,好坏不一定。
更何况你认为好的,对我可不见得,好跟坏纯属个人主观的感受意见。既是主观即属个人习气,习气上较喜这般,即认定这般是好的,习气上不喜那样,就认为那样是坏的,好坏全系于一个人主观的意见。好跟坏其实就是你的心在作用,此事对应汝心所产生的境界,若是令你感觉欢喜、光明,就归为是好事,若让你产生忧伤,则认为是坏事临头,所以好坏乃全取决于你的心。
可是做人哪一天没有事?天天都有事情,有事就有好跟坏,于是心情上就忽高忽低的不稳定,有人说这样高潮迭起,人生才精彩才不会无聊!那前提也要你能放下这一颗心,才能享受一切的个中之味啊。
事实上无论是好的境遇坏的境遇,都是境界都是一般事故,都将成为茶余饭后笑谈之中的事情。今日的好跟坏,在未来的某年某日某一顿茶饭间谈起,则尽付笑谈中,不过是一段趣谈而已。此时事过境迁,就无关好坏,由此可见一切毕竟空。
试想哪一天没事?每天都有事,难道要任这些事儿,把你的心一下子捧上天,一下子摔下来,让自己如此的不平衡不平稳吗?-------待续
各位若能了解前面所讲的这些道理,就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是一颗心在作怪。若能离一切相,离开这些善恶好坏事相的分别,即能究竟涅槃。佛教讲『缘起性空,因缘生因缘灭,我说即是空…』,岂不正说明了任何事情于N年之后也只是茶余饭后的一段笑谈而已。
不过此处有一相当重要的观念︰吾人在因缘中流转,不能离开因缘,因此当下必须要如实的体受,如实的受用,例如雨点雪花打在身上,就知道下雨下雪了,天气冷了,就知道要添衣服了,该高兴的时候就高兴,该哭的时候就哭,把人性百分之百的表现出来,这才是人,这才是佛性,当下如实受用,又当下一切皆空。其安住之理为万法本空,了知一切事情因缘生因缘灭,任一因缘待解开之后,也仅是一段茶余饭后的笑谈而已,而其在事情进行的当下,却又是如实的…
故有人言︰既来人间一趟,何妨如实的游戏人间,享受人生,正所谓: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,春花水月各有各的美,纵然最终也是梦幻一场。所以对往昔诸事,对现今诸事,皆应如实观之,如之前讲的:人从花丛过,不沾半点香,意即虽享受一切,但不会被绑住。
如果境来磨人,即是业障,纵使是好的也是业障,善报既是报,就是业障,恶报也是业障,只不过一般人较喜善报不喜恶报,如此而已。反之人来赏境,心中若有一份明白,即能万物静观皆自得,四时佳兴与人同,即是人从花丛过,不沾半点香,亦即竹密不碍水流过,于不动之中心怀太虚,内心清澈。
内心的清澈从何而来?从放下一切念、放下一切执着而来,也就是各位目前尽管打坐的方式…坐到内心清澈、坐到黄河澄清,此时心裹太虚,法界悠然,一切如是如是复如是。所以修行跟现实生活是一体的,如何好好地活在现实生活之中,于现实中如何自处?如何去安顿自己?
很多人学佛只为求好求善,其实偏执于善,也是一种执着,本质上就是一个贪,贪什么?例如︰行种种善行可蒙加持成佛!(此非真言宗加持成佛之义理),然一般人却常误以为加持成佛就是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佛或是圣灵,只要找到祂这个源头,这个宇宙的主宰者就可以给我们一切,尤其有些土著宗教主张天地之间有一个主宰者,这是一个根本教义上的错误思想。
有些人对佛教不了解,也把佛当成一个主宰者,认为只要能找到祂,靠着祂就可以蒙受加持而得成就,不再受苦,不再…,这是傻了还是----?是贪!那贪求成佛,难道不对?试想那跟贪求世间的欲望有何两样?凡所有念皆是妄念,又在念上起念,从此就在妄念之中过日子,永无出期。所谓的成佛,是指见性成佛,见到自心,内心清净,体证佛性,而不是真的变成一尊阿弥陀佛。
而那种凡事想要依恃于佛的思想,也是一个贪念,常见有些信佛学佛者,一心只求离开一切厄难,不好的事情都不要发生在自身上,因此穷其毕生都在佛门之中寻求着:如何让自己变成最幸运的人?事实真相是,佛果真如此厉害,为何不慈悲加持我们,使每个人马上都可以离苦得乐,都可以成佛?佛果真如此厉害,为何佛教无法取代所有的宗教,可见佛的真正教义,并非那些扭曲的解释与认知。
各位,善跟恶只是一个念,现在所遭受的,不论是好的坏的、是善是恶,于将来皆是毕竟空,都会成为笑谈而已。比如这回峨嵋山之行,大家走得很辛苦,当中的煎熬难忍…腿都受伤了,还是继续撑下去慢慢走,虽然内心并不以为苦,但在当时确实是件极艰辛不好受的挑战,而如今谈起,也只不过凭添了几番的回味,不也都付笑谈之中吗?所以是善是恶,终究过去,一切毕竟空,不要想好的,也不要想坏的,善恶皆放下。
有些人来学佛,本以为是从乌漆抹黑的五浊恶世,跳到可以解脱的佛法世界,结果却是一样很忙碌忙着成佛!一样忙着要再去抓很多东西,内心从来没有休息过,师父一再强调,若要修行得先把内心安静下来,放掉一切追求的心,让你的心先安顿下来,能否好好的坐五分钟﹖一个小时?自己试看看,答案就知道,安心与否就在这个地方。
再举一个袁了凡的故事 某日因缘际会,有个高明的命理师为他算命,算的神准无比,例如幼年诸事为何?几岁考试高中?几岁娶妻?又几岁可荣升官位?一生如何如何…后来无一不验果然都很准。有一回他到寺庙里跟云谷禅师对坐了三天三夜,禅师对他大为赞赏:施主定力非凡,竟能如此安稳的坐这么久,而不起烦妄之心,阁下的修持真是高啊!袁了凡这才回答:法师您错了,实乃因往后的人生会如何?我都已知晓,吉凶祸福已定 想也没用,所以就很安心的坐在这里。(禅师一听,知其未脱凡心…)
其实也因为他往后的人生平安顺遂都很好,当然可以很安心的坐下去,如果将成乞丐或会遭横凶,恐怕是无法在那边安心坐三天的。又既知往后会如何,心中已有所凭借,自然也就能够安心。各位或许也觉得自己很安心很幸福,那各位幸福的凭借在哪里?有钱?家庭?朋友?健康?还是…?常见有些人当其处在顺境时,甚至会觉得没有必要去学佛,眼前这样过生活就很好了,然当有一天逆境来时,就不是这么讲了。
袁了凡是因为有凭借,确认自己将来都OK都很好,所以能安心的坐下去,反观那位禅师,一不当官二无妻小三身无分文,老和尚何以也能如此安稳的坐三天?因为老和尚心无所住,住就是执着,心空一切空,于二六时中,随顺因缘…如禅宗讲的,饭来张口茶来伸手,睏了腿一伸就睡了,哪管它天荒地老…
曾有人说师父的生活似乎很忙碌?其实我觉得很清闲,因为基本上一时做一事,不可能一时做两件事吧!既然如此,一个时间就安心的做一件事情,那就是有一千万件,切割来也仅是一件事情。怕的是做这件事的当下,还在担心剩下的九千九百九十九件事情还没做,那就累了,要担心到哪时候?真正参破的人,是可以在生活中活得很好、过得很好的,并不须要去舍掉家庭妻儿子女,舍掉你的事业或其他的…,这一切通通可以拥有,一切随顺因缘,随遇而安。
当年神光大师拜见达摩祖师时说:弟子的内心不安,请大师帮我安心!达摩祖师就说:好,你把心拿过来我帮你安!神光找了老半天也找不到心…
这就好像有时问自己可好?不好!why?因为心情不好,心情为何会不好?发现原来是心在做怪、内心感觉不顺畅了,也就是一种情绪感受,不是真心,情绪是互动而来的,情绪只是真心的一种表现,正如镜子会随着外面而呈现东西,因此人才会有喜怒哀乐…
但情绪毕竟是情绪,因缘生因缘灭,所以神光找了半晌找不着自己的心,最后发现所有的不安心都是他的情绪作用,并无任何的一颗心,正当遍寻诸心不可得时,达摩祖师见机不可失,即言道: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。神光一听,顿时恍然大悟,哪有真心可得?恰恰无心恰恰有心…。
当你现在可以谈起往昔总总一切的事情,代表你已经走过来了,当你可以很安稳的听这堂课,也很恭喜事情已经过去了,既已经脱离出离了这个网子,为何还要把自己的心留在过去,受以前的阴影所影响,为何不能甩脱过去,让自己活在亮丽的当下。过去总总于今已无意义,此刻最重要的是,还拥有什么?可做什么?而不是去回想慨叹过去如何如何…
禅宗讲:照顾好眼前这一步,照顾好你的脚下。没叫你看前,也没叫你看后,金刚经也讲: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凡所有的心都是妄念,舍诸妄念才能离开这一切的纷纷扰扰。
有些人长久以来被善恶、解脱、佛法…涨满了整个脑子,虽名为学佛求佛法,事实上未蒙其利反受其害,乃肇因于知见认知的错误!故而修行首要先把心静下来,白居易问鸟巢禅师:〔什么是佛法?〕禅师答:〔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;自净其意,是诸佛法。〕可说是一个很经典的说明。佛陀也讲:〔我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,若无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〕,所以尽管打坐…
-------待续
有些人为过去所做所为而无限的懊悔、悲伤,沉浸在伤痛中走不出来,懊悔罪恶感永远挂在心上。之前讲过,不要背着十字架走路,解脱跟善恶无关,与业力无关,解脱是思想上的解脱,把执着参破,把自己参破,证得空性,证得佛心、清净心。这与个人业力无关,一个穿着破旧、三餐难继的人,有可能就是一个解脱者,而过得像国王般优渥生活的人,也可能是一个解脱者,因此解脱不在外相外表,乃在你的内心。
纵使过去是个十恶不赦的人,亦不妨碍到你的解脱,各位只要当下能够清楚,当下心空体空,放下一切执念、直取佛心,则当下解脱。那有人说:过去做了这么多的错事,就好像是欠债一样,债务不清,因果难了。的确有因必有果,因果不灭,因果是不会消失的,但这与当下解脱是没有矛盾的,孔子讲:朝闻道夕死可矣!可见解脱不在事相上的解脱,而是心灵上的解脱,当你体证到佛心时,还会在乎境遇是好还是坏?是微风?是台风?还是一个飓风?
像瑞芳道场或其它有些地方,每年都要来几个台风,还不是过了,你会为台风而烦恼吗?心态不同,一切的事故,毕竟会成空。人在因缘流转中,喜怒哀乐…种种感官的、心灵的世界都会有,然因内心有所依据,凡事即能淡然以对。如同袁了凡一样,内心有所凭借,而我们的凭借是:了知诸法本空,无所从来无所从去,一切皆因缘生因缘灭,所以我说即是空。
今之言若听懂,即可明白佛法的可贵在这个地方,前面讲过,事情的好跟坏,端看你的态度,态度决定了你的一切是顺境还是逆境。一个经历过千山万水的人,有时来看人世间诸多争端纷扰,常会觉得一笑置之,反之很多苦恼执妄之人,却会为了芝麻绿豆的琐事怒目相向,争吵不休。其实不论是执着的或是一笑置之的,没有对没有错,因为每个人都如实忠实地表达了自己。
但这个世界也不是浑沌善恶不分的,虽然在佛性上言每人都如实在表达他心中的觉受…以开悟者的眼光是可以看到此一层次面,但那争吵的双方,却是陷入两人自我的冲撞里面,演出一场生死缠斗,故以觉悟者来看,两个人都如实地在表达各自心中的想法感受,于是事情就有了对跟错、善与恶。(案例︰两个女人的战争…)
所以任何人的言语举止人格都是有因有缘,由一段因缘慢慢这样演进过来的。若去看每个人的初始,其实都是良善的,都想要止恶向善,只是往往后续因缘不好,此乃往昔所种的因,再加上其它的变量,结果就慢慢走上一条不归路,时光无法倒流,若去分析我们每个人何以走到今天这地步,其实会发现都是情有可谅的。以法性上来讲,每人都是在因缘之中,不管善还是恶,最后因果循环业报现前,一切因缘也就了脱。换言之,纵使情有可原,但做的事情总是有对跟错,还是要如实受报。各位若听懂了,当即万念放下,离开一切念、离开对跟错、离开善跟恶,直取清净的佛心。(案例:青少年事件…)
有时天大地大的事情,归根结底,也仅源于内心的那一点执着,那一熬不过的点而已。所以要修行就先参透自己的习气、参透自己的心,而参透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前面讲的静坐方式,得以让你的心沉静下来…。且如实观照生活中的起心动念,即知问题在哪?自己的心究竟在哪?当内心感觉受伤时,为何受伤?不是无我就不会受伤了?为何还…?莫非还有(我)的存在?(我执)在哪?要如此去参去修,实是不简单啊!
所以才会说成佛者万德庄严,契入佛性才能万德庄严,如果各位能这样修行,那无论是静坐还是生活中,二六时中都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理智清醒的人、是一个精进的人,也知道怎样去过自己的生活,而且也会觉得很有意义。
接下来为各位复习一下修观的方法︰
各位…尽管打坐,没有方法,也没有安住点,坐到天荒地老,坐到黄河澄清,坐到不动不动,如如不动…师父已经用了这些强调的术语。另外修这个法之前提是,静坐姿势各方面都已养成良好的习惯,此刻若无法做到,也没有关系,直下这样用功便是。
依照这个方法去静坐时,千万记住:不是眼睛往里面看着有一颗心,那会把心闷住了,应是将心一放,向上一放,脑袋瓜子向上一放,心空一切空,让身体空掉,当你如是放开时,思绪也会随着这样放出去。
所以一个修得好的人,刚开始会处在光明境中,然后不分身体、不分内外、内外一如,实无内外,此时境光明、心光明…,偶而内心这样一放,心头又一阵往事现前,有时脑筋也会遐想到其它地方去…在静坐之中任由它去,思绪、烦恼、念头,任由它跑它的,你尽管打坐,相安无事,最终会发现到来来去去,过了就没了,或许就是在帮你把内心的陈年往事,及一些潜在的深层意识慢慢释放掉吧!所以当你越释放的时候,就会进入越深沉的意识层中。
那我们的意识是一层又一层,所以别去想说,自己有哪些不好的事情,就把它努力想一想,然后去思考它是对还是错,还用佛法把它解释一番,最后叫自己要放下,这是错误的。那只是压抑的、移情作用的短暂效果而已,终究还是不能改变自己,就像戒菸、戒酒用这种方法,没有哪个人可以戒菸成功,除非内心真不想抽了,真正的把抽菸的原因解开了,就不抽了。
我们的内心是一层一层的,不要去思考自己有什么东东,那是错误的,尽管放心打坐就对了,只管打坐,将心放开任由它去,把这个我抛掉。念头来了就来,去了就去,若有些深的念头真的萦绕不去,就让它存在,你也尽管打坐。如果时常或十天、半个月都是这个现象时,那就不妨找个时间,以比较轻松的方式或以静坐的方式都可以,到这个阶段就好好的看着它。
但有时每个人的心情自己也搞不懂,或自己在干什么?是什么念头?就是闷,那到底在闷啥?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感觉而已,情绪就是一个感觉,比如说现在很感伤很忧伤,那感伤些什么事情?好像也找不到事情,但心情就是有点伤感有一点闷,林林总总这些,找个时间就这样去面对。那就像什么?就像一团冰或冰冻的食物,外面是一层水结成的冰,里面可能有金针、香菇、木耳,最中间则可能还有一个很坚硬的核桃,可是你也只能隐隐约约知道有一团冰,就好像这个心情是一坨的心情,说不上来是什么。
昨日讲过,那就泡一杯茶,自己静下来,好好的思考,不一定打坐、要打坐也可以,面对自己此时的心情,看着它,傻傻的、发呆似的面对心情,因为暂时没有一个头绪可以开始去思考,它就是一坨心情,所以你只能够发呆的面对这个心情,且来描述一个比较贴切的情景给各位想象一下…午后的阳光,静静地洒在窗台前面,刚好有一只慵懒的小猫在那边晒太阳,而你就像那一只小猫一样慵懒的面对自己的心情…
当你如此面对时,请问这一坨冰放久会如何?会慢慢溶化!本来冰里有啥不大清楚,溶化后就慢慢清楚了,瞧这有金针、有香菇、还有木耳咧,慢慢都清楚了,如此面对自己的心情,久后开始会有一些头绪,当然有时并非一次的面对就会有头绪,有可能是一次两次三次…有时还会刚好在走路时,偶然间听到某句话、某件事情,啪一声,原先自己放不下解不开的,一闪念:人生何必如此,就这样当下顿悟,放开了!
所以在生活中开悟&修正,禅宗里讲求开悟以后还要有行脚,而我们则在自己的生活里面行脚,去实证自己的东西,慢慢即知自己到底在闷啥?过一段时间即了解:原来我的心卡在这里!因为冰慢慢溶化后,就会知道香菇长什么样子。可是纵使知道,也许不知还有个核桃,待某日慢慢的整个溶化开后才发现,原来最里面竟藏着一颗核桃。
那这样问题解决了?没有!只不过更清楚自己的问题而已。了解自己的问题之后,当然以你的修持及佛法上的见地,可以明白原来自己绑死在这个地方,原来所有的一切问题,是因为来自这个点我放不开,既然如此,那无论如何我一定在这个地方超越。好!从今尔后所要参透的就是这一个点。
有时虽清楚自身的问题,但一时之间或许还是无法参透,那就慢慢的在生活中行脚,有时一句话一件事情,啪一声,了解了放开了。这般了解放开后,心里真正解开时,那才是一劳永逸的解脱,这事情就没了,生生世世不再轮回,不再纠缠,一了永了。
这种了脱跟讲经劝解各位断恶修善是不一样的,例如(诸位信众大德:人生苦短,若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则必须要守五戒,不守五戒就会…守了五戒就会有…功德,然后会有怎么样的美满人生),讲这些有道理?有道理!完全是对的,可是打动不了你的心。所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整辈子要修的法本,那就是你的心,要在你的生活中去行脚,修行的人往内心求不往外求,修行的人只有看自己,不看别人的缺点,千万不要自己无碍都碍到别人,那就麻烦了。
明白了自己的问题,慢慢的能这样修行时,就会觉得自己越来越实在,越来越洒脱,越来越放得开,然后觉得自己真的一步一步地往解脱道在走,也觉得这样的佛法修行很有意义,而你的人格修养也会越来越好。
相反的,如果你的佛法修到最后常会跟人家计较,老是讲别人的错,不看自己的错,这就大有问题了,如又没有修出同理心,那更一定是修错了。前面讲狱中之人并非天生就是坏人,只不过各方面因缘不好,才落得今日下场。其实在人生的体验上,他们的心路历程,有些许部份与你我之心路历程是相同的,因此吾等可深感体受:当初其何以会产生那样的无明,因为往昔吾亦如此发过无明,同理心一生出来时,慈悲心就有了,所以修行要修出慈悲心。慈悲心不是用讲的,而是从这些的种种参透后,让自己的内心真正长养出慈悲心来,感同身受后,就能原谅别人,也会很主动的帮别人做一切事情。
如果一直讲:各位要修持慈悲心啊,要…啊,你听了仍只是一个理论,可若如前面讲的,则会发现这一条路这样走才是对的。而今日教给各位的只不过是︰一杯浊水的理论。一杯很混浊的水,如何让它沉静下来而已!
各位从出生到现在有太多的事情,每经过一段岁月,多多少少就在内心留下一些阴影,这般多的阴影有如一杯混浊的水,不管累积几辈子,唯一彻底、最好的解决方法,就是尽管打坐!尽管打坐不一定是坐在那边,在日常生活中,内心如如不动,保持不生妄念,让身心一切自然沉静…在安静当中,观测因缘,参透因缘,从而掌握一切事情的重点,那你就可以改造命运创造你的人生。
所以这一杯浊水的理论,也就是要各位先打坐让它沉静下来,沉静后还不是究竟,只是个开始…如果还有那杯水,还有沉淀的东西,还有杯子,那仍然是执着…(案例:小明画牛吃草…)
当内心安止下来、静下来时,就听得懂别人在讲什么,相同的,若你的心能够安止下来修密法,那真是心灵上的享受,无论你修不修密法,总是希望各位至少先把自己静下来。
希望这两天的上课内容,大家有空要时常拿出来听,听一听再好好的打坐,让自己静下来,静下来不是一天两天就做得到,无边尘劳、无边尘垢、无边心垢,岂是一朝一夕就能…不过要静下来也并非就那么困难,如果能将一切放下,自然马上进入,所以可长可短,就看你听不听懂师父的话,听懂一坐下来就好了,没有腿功不好、气机不够的问题,没那一回事,不讲气、不讲心、不讲身体,只问你听得懂?听进心坎里了?那坐下来就自然无事。好!今天就到这个地方。
欢迎光临 宝海论坛 (http://baohaibbs.com.cn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