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海论坛

标题: 基本心态的探讨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玲貳    时间: 2015-2-13 19:15
标题: 基本心态的探讨
基本心态的探讨


一个学密者,有如下几点应具备的基本心态:

一、我即是佛,亦是一执:

在密宗常云:「我即是佛,佛即是我。」修行至此阶段是否已经究竟?其实至此境界,也是一种执着。只不过这个人内心已有几分相应,对本尊的德性稍有体受,然此乃是分别相,以其于自性还未能完全契入故,所以「我即是佛,佛即是我」亦仍是一执。

一般人至此境界会以为已达究竟,而产生贡高我慢,视己拥有法界,拥有大自然之力量,可操纵一切,于此时会起大傲慢心,这是修密者应引以为诫的。相同的,有很多人终其一生把目标订在此,追求能否产生「我即本尊」之感觉,甚至于希求本尊现前,如同活人一般,向我对话,向我开示。若把目标订在此,即是心外求法,佛魔不分,穷尽一辈子力量,以自己的意识去制造一假相,你认为值得吗?我不禁要反问各位:当本尊现前时,对你有何用处?有何利益?祂给你些什么帮助?大概没什么吧!只不过满足你一时的执念而已。是以达此境界者应把本尊的执相泯灭,亦即遍一切支分身皆契入本尊的功德性海。此时本尊即是性德,离一切分别相,将自心中本尊的功德展现出来,遍一切一支分,遍一切处,诚如金刚经云;「无所住而生其心」。例如「妈妈」这两个字的比喻,每个人内心涌现「妈妈」的意义毕竟不同,这觉受是不假思索直接由其内心流露。故一提起,或妈妈给我们的觉受,在内心与外表两者皆不执着,两者亦皆包容,这是很直觉的感受,不加后天的分别;如此,才能遍一切处,遍一切支分,至此才稍懂得密教的真实意义,才知道如何去修观。所以至此只有佛德充塞内心、充塞一切,一切皆圆满,任运而生,即俗即真,生佛不二,无相而有相,有相而无相,能所双泯。须如实知自心,自性本尊才能现前。这是一般初学者以为至此「我即是佛,佛即是我」已是圆满,这是错误的,以上是第一点。

二、转相入无相,无相而现相,应无所住而生其心:

平常欲至此地步,不是一蹴可及的,乃要循序渐进,在平时要做辅助的功夫,此辅助功夫称为加行,加行是正行之前行功法,正如各位目前所修的四度加行十八道、金刚界、胎藏界、护摩。日常生活中,除仪轨的加行外,还有什么加行能使我们更快的契入三摩地?第一首先要时常「亲近上师,聆听开示」,一位具德的上师,本身对于所传授给你的本尊法已有相当程度的相应,即对于本尊的一切功德,一切事相,都已有相当的了解。常向师父请益,可从中获得很大的启示。在密教观点上言,强调上师为一切加持的根本,这有其甚深的内意,在此不谈。然,学习一宗一派或亲近一个人,当然须了解其根本思想为何?若不明其思想,如何学习效仿?诚如修本尊法,须先了解本尊的愿力与其功德性海。如比才能与本尊相应。其犹如废铁久置磁铁中,自会变成磁铁。

所以跟随上师学法,首要在新近上师,受其思想,无论那一种法,都是由上师、诸尊之三密流现出来,所以应常聆听上师开示。有些人平时有问题不向上师请益,而向师兄弟之间相互请益,这实在是愚痴的行为。盖最好的善知识莫过于上师,舍弃上师不亲近,而请益于同具贪、瞋、痴三毒的同修,实在是很大的愚痴。亲近上师能知己所不察之陃习,修行上所犯之障难,透过上师的经验,可令你了如指掌,令你从迷津出离,佛法是平实的,不拘泥于任何形象,一切行、住、坐、卧皆是,亦不只限于佛经上,乃自日常生活中,无时无地,以不同的形态在你四周示现。迷者不悟,空度时日,悟者清清楚楚觉得处处皆有佛心。相同的,修行亦不限于法本上的教授,在生活中有时因缘和合,上师的一句话,就能打破迷团,而这些非课堂上所时听闻的,因此,亲近上师是很重要的加行。宜时时刻刻找机会亲近上师。

三、将道场视为修练身心的环境:

一般在工作中较不易摄心,甚者认为工作只是维生的方式罢了,工作时如行尸走肉,身心散乱,妄念纷飞。若能摄心于工作上,你将会发现其中亦有安心之处。此正如匆忙奔走于行道之间,却未能发现路旁有一欉绽开的小黄菊正迎风招展着,煞是好看!此或谓「蓦然回首,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」,生活亦是道,能安心则处处皆有佛心。道场是转法轮之地,是流布佛法处,乃佛常住人间之地,是佛法的表征,也是一切众生造福田,植善根之菩提处。是故于道场时,在八识田中就已播下佛的种子,身置此境中,自会提醒你要往心上下功夫;对于一个执着于环境的众生来讲,一般场所乃物欲横流之处,令人沉沦其中而不自知,而道场环境则较为殊胜;道场即佛国,可惊觉妳的内心,不再沈迷于物欲横流,从而对境摄心。因此,道场的功用很多。若人发心于道场,应从最卑微、最不起眼之处做起,从别人不想做的地方做起,道场是施舍身心之处,是修行的绝佳场所;在家里或许无法提起此念,借助道场环境磨练身心,把尘垢去除,令清净法身重现。佛经云:「如是功德汝已自得。」当妳发心的当下就已在菩提心上下功夫了!如擦地板,擦佛桌之类,当你把道场内外都清除干净时,当下你内心是否已获得清净?佛堂干净,你内心自然也随着清净,盖道场、本尊净土、汝心等无差别,故云:「如是功德,汝已自得。」然有此类愚迷众生,来到寺里,却身心忙得要命、认为我奉献了多少心血在寺院里,各位若这样想就错了!你应感谢寺里上下,有此环境,供你对境磨心,让你来布施,让你种福田,你应感谢常住及与会大众给你有机会布施,磨练心性。乃至从一件清理道场的小事上,皆可看出一个人是否体受佛心?如果一张佛桌,乃至地板都擦不干净,那你还能做什么?这种人修法是修不成,因其不晓得摄心之道。事实上妄念总在最不注意,最不显眼之处蹦出来。若能摄心,澄然慧照,则观察力会很敏锐,小处必能注意得到,绝不拖泥带水或丢东忘西,做事会很实在。

以前我常云:厕所是最没人去打扫,认为那是很脏的地方,倘能把污秽弄干净,至少身心也已清净了比你擦佛桌好多了,因大家认为佛桌是干净神圣之地,厕所基本上是脏,你把它打扫干净,对干净的体受会比擦拭佛桌来得大。进而言之:「染净于心,何关境缘」,无所谓脏与不脏,闻臭而不臭,闻香亦不香,离一切分别。祖师大德善巧方便,依经设立很多仪轨,宗教仪式及种种细节,无非欲令我们收摄身心。众生未悟,习气使然,散心杂乱,故于法上末能摄受。例如:办法会时发心帮忙,做好多事觉得好累好累,好忙好忙,法会结束,人也随着累倒;反之亦有人觉得参加一次法会,就如同参加闭关一样,受益良多。各位,同一件事,同一环境,为什么有些人能受用,有些人不能受益,无非在于能否摄心,体得佛心罢了,所以擦桌子时,不打妄念,擦桌子就把桌子确实擦好,如同修行一样,一丝不苟。所谓「置心一处,无事不办。」有师徒二人,师父年迈,因此工作全落在弟子身上,弟子白天出去砍柴烧饭,晚间抽空静坐修行,一日师问徒云:整日工作辛苦否?弟子答曰:「这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,亦是圆满菩提道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」故道场乃修练身心的好地方。密宗云:道场即本尊净土,亦即自心净土。擦拭道场即是庄严自心净土,故云心净即佛土净,藉事显理,理事不乖。

四、多利用时间修习摄心之道及阅读本尊有关资料:

应利用时间多做摄心的功夫,使得动静一如。一般在动态上修持较无法契入,为使身心能安稳下来,必藉助静态的修行;其或修持仪轨,或禅坐、或修观,并阅读与法门有关的一切资料,详加探讨。如此,才能真正了解本尊的功德与愿力,进而契入本尊三昧,发起与本尊同样誓愿力,行一切羯磨事业,度化一切、广利一切。如此一来,你就是真身本尊的现前。因此,对于与本尊有关的数据,都要详加阅读探讨,这是解行并重的重要功夫。有些人学了咒语、手印、观想,却根本没有了解「什么叫本尊?」,更不知「本尊六只手的功德及意义何在?」只知道持咒语、结手印及观想,学的再怎么像,也只不过是没有生命内涵的木头人。故知心与本尊相应,不在稀奇古怪的境界上追求,方才是修本尊三密相应之入门住心。

另有一点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,就是每天应该抽出固定时间修持仪轨作为摄心之道,这是应被重视的一点。

五、有境界时应请上师印证:

有些人很奇怪,灌顶后就抱着法本回家修,唏哩哗啦的修满一O八座后,向师父请求进阶灌顶。根本未亲近师父,也未得指导,盲修瞎练,闭门造车。手印、咒语错了无所谓,基本理念、根本思想都错了,其它的更不用说,走那么多的冤枉路,况且仪轨上的修持口诀,因各人习气而异,修到最后,渐次地会因各人习气而误解上师之心要。这不仅荒废时日,虚度光阴,恐衍生我慢,自认有所证悟,此岂不冤哉!因此有境界时,随时向上师印证,上师必会依你所堕之习气,而及时予以导正。有些人一听上师所讲的理念,与自已的习气不能相呼应,即产生排斥之心理,或起邪见。若如此,则会一辈子走不出自己的阴影,这是很严重的。甚至会造口业,批评上师、或评论某一法师或某一人。故凡有境界皆落执着,若沾沾自喜,是无法走出自己的无明臼窠,或更迷于感应现象,辗转增加执念,越陷越深以致无以自拔。甚至自创法门,自以为是一派宗师。凡此种种,千奇百怪,无奇不有。或本尊现前,或外道天魔现前教你结手印、咒语、或要你疾速建庙,或叫妳到何处挖宝物,若依之行之,那是相当危险的。魔也有神通,可预知或见地中藏物,亦会假扮本尊现前来教你种种,故楞严经云:直至菩提,有五十种阴魔。修行产生的境界对修行者而言,是第一次又没有经验,一旦遇上对身心的震撼力是相当大,往往会在境上迷失。口说不执着于境界,但内心实有所待,自然就有些执迷。此种执迷极微细,只是吾人未能察觉罢了。所以一有境界现前,则如山洪爆发,自我不能把持,执以为真,任何人的劝解,你都会曲解、排斥,甚至自圆其说,无法接受;于是,身心陷入魔境,直至有一天,成为魔子魔孙而仍不自知。所以有境界时,须与上师印证。因上师于法有证,已彻底了解如何与本尊相应之道。

六、落实生活,不可口说学佛,而陋习不改:

薄地凡夫听闻佛陀的教法都知道应如何修,才是最正确的;但由于累劫习气重,能做多少实在是依个人身口意三业清净到何种程度,就能受持到什么程度,没有固定情形!至少我们了解佛法的重要意义何在?讲实际的,人都做不好,那还敢作佛、作神、作鬼、作畜生,至少活在现实社会里,你把人做好。基本的儒家道德观尚且做不好,更甭谈佛道。太虚大师云:人成即佛成。当下你是人,就不要再往外求,把你份内事做好。宗教的意义,是在使人类的生活趋近于美满、合理,使吾人在这一期生命当中,不勉强地,而是很自然的寻出一合理的生活方式,让人们更加和谐,更趋圆满,那就是要将佛法落实在日常生活中。但如何落实呢?勉强要求自己去改,依佛陀所说的去做,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压力,造成身心不一致,自惭形秽,此往往会造成双重人格,嘴巴讲的是一回事,心里想的又是另一回事,自己无形中曾受到良心的苛责。这要怎么办呢?其实各位不用荷责,只要寻出一适当的方法,依之行持,让你心境很自然的提升,如小时与长大后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会不一样,以前会执着,长大以后会觉得那没有什么,这种成长是很自然的。所以,寻出一方法,来提升自己的心境,如小孩至长大后的演变过程,让心境不断提升,内心能体受几分,外表言语举止自然会流露几分。不必把做不到的事当做十字架般一直背在身上,把它放下、忏悔,希望以后不要再重演,过去心不可得,过去就算了,过眼烟云,不要在八识田中留下这些阴影,让它过去,现在忏悔清净,时时刻刻都是以最清净的心,从头开始,无所谓罪恶感,善与不善,通通舍弃,当下每一刻都保持清净,能做多少,就做多少,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,然后依方法继续不断的用功,提升妳的心境,自然就能远离愚痴,依合理的方式去生活、去修持。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解脱过程,所以要落实生活。

七、修行不要将目标订在感应上:

不要以感应做自我修行的衡量,宜以自心之开显为目标,以轻松的态度去学佛,以期达到自然的解脱。这种自然的解脱,不是压迫式的、填鸭式的思想教育强迫自己转化过来。一般人于菩提道上精进修持的,会生起我现在怎么样了,有没有比较进步?请问诸位:你比较进步与否?是以什么来衡量?若以以前观不出本尊,现在能观出本尊,所以我比较进步!以前我什么都不会,现在会帮人加持咒水治病,消灾解厄,这又更进步了。或以前不知过去未来,现在可以预知其过去未来,那又更进步了。亦或身心不存在了,已经成佛了,我的身体就是佛身,金光闪闪,霞光万道,瑞气千条,此时已成佛了,又更进一步。我说法时,天女散花,龙天及诸佛菩萨皆前来闻法。如此看来,这个人已没有活在世上的必要,不如一头撞死算了,因执于外境之人至此,再下去亦无目标可追寻了,亦是非人类了。此乃一般自我衡量有没有较进步的现象。我想大家都会这样衡量,甚至以此衡量师父行不行,高不高明…等等请问各位:有何标准可用来衡量修行得好不好,行不行,难道这些就是佛法,追求这些可给人带来满足幸福吗?如果可给人带来满足,与其在金钱上可以满足物欲需求,这两者又有何区别?我想没有两样。学佛不在于其中的较量分别,只要是让我们本身对一切外境外缘能放下,令自己不依任何东西而能站立起来,往那里一摆都是稳如泰山,不一定要追求任何感官的享受或其它的刺激,方能使你觉得轻松自在,故应离一切染着,令入真如自性。应以修学佛法后,在待人处事上,以前会很在意的,会过意不去的,会很愤怒的事情,现在反能泰然处之。更深一层,外相虽不表现,但内心是否还有点在意呢?必须连此在意之心也没有,甚至如无此事发生过一般。自性是否常保持清净?身口意三业是否常清净?身心是否常处光明安乐之中?平时是否念念智慧增长?此乃我们衡量自己有否进步之道,此乃佛教对人类与六道众生所具之深意与实惠之处。否则,依现象界之感应来带动人类,或许只会训练出一批疯子,一批带有幻想症的精神分裂者,如梦里乾坤,如黄梁一梦,梦中境界如实也是有觉受,但醒来时又如何?你说有看到本尊,我说我没有看到,难道佛法就在争论有与没有之间吗?这就是佛法的价值吗?我想不是。佛法的意义,是让你当下安乐自在,放下一切、身心轻安、光明清净,这才是佛法的价值。而不是在于你有没有看到本尊之争。到底有没有本尊之争。若在此起执着计较,那你是错用方法矣!

以上几种情况,是一个学佛者很容易遇到的现象。在菩提道上修行,基本心态要先弄消楚。观念纯正,思想正确,具足正知正见,往后在菩提道上用功,才会有受用。






欢迎光临 宝海论坛 (http://baohaibbs.com.cn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